关于太极拳的刻意练习 名人有话要说

养生知识 0 2024-12-31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太极拳已经广泛流行。清晨,公园里随处可见老人在悠闲地打着太极;很多人对太极拳只有基本的了解,对太极的深层用意也不是很清楚;请随我来看看名家们是怎么说的。  1. 如何理解用意不用力?&“意&”是指意念、意识,是大脑的功能。太极拳的意,强调的是打坐用意,心要静,就是要排除杂念,使头脑能够集中。心是意的全部,意是这个身体所发出的信息。意是用意识指导动作,意随形动。&“力&”是指力的大小,其运动效果是由人脑的反应和肢体运动状态决定的。  任何武术动作都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运动状态及其效果,如运动的快、慢、刚柔并济、僵硬、滞涩、破而后立等等。太极拳的意念不是一个简单的目的或指令,而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身体的意识来指导。例如,起势时,不是只想着把两只手举起来,而是在开始时或动身前就想着,即用意识引导两只手在看似逐渐远离某种无形的阻力而举起,或在让位于某种无形的推力而放下。  他的力量大小、方向、速度的转化是建立在听觉和转化的意识上的。劲力的运动特点是:松、软、粘,如水流动,劲力的运动如抽丝,力断意不断,其实就是劲力不断层。  太极拳的这种运动状态和意识指导下的动作效果,称为&“用意不用力&”,也是太极拳入门和达到&“身知&”的前提。  2.关心不在气上,在气上是否停滞?  拳论说:"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是说,表现在太极拳上,就是动作质量的好坏和气力。这种意与力之间的气,我认为是由人体经络和血管之间的运动运行所获得的气(营气),是在意识的作用下自然发生的一种先兆,而不是指&“呼吸&”的气。  但呼吸对运行中的身体的&“营气&”有直接的影响。&“气顺则身舒&”,这里以意念为先导,注重周身骨骼和肌肉的放松,使上下畅节贯串,内外意气相合,使呼吸与开合之间自然流畅结合,自会起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的有益效果,这就叫&“在意不在气&”。相反,&“气滞则病生&”,气滞,气滞并不意味着。  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呼吸,过分注重运气,把气憋在肌肉里,停滞在筋骨间,把气血自缚,误认为是充盈的力量,使动作僵硬停滞,失去弹性,容易作怪。甚至气短,憋气胸闷,这就是所谓的&“中气郁结&”。  因此,太极拳的气是&“意到之处,气到之处,日日灌注,流遍全身,无时不滞&”。从而使全身肌肉、神经得到充分的营养,产生积极有益的健身效果,也获得了&“至柔至刚&”的真正内力。而呼吸则宜遵循&“气以直养而无害&”,甚至要忘记如何呼吸。  3.太极拳意念的内容有哪些?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内容很多,其中太极拳的经、论、歌、诀的所有要点,都构成了指导练习太极拳的思想范畴。从这个概念出发,我认为太极拳的意念应包括:入静、放松、顶悬、中正、用腰、守丹田、分虚实、求开合、用折叠、内外合、用贯串、连绵、粘连、用意不用力、探索动静快慢之机、求柔于刚之妙、感天地之合、运虚神之超,不一而足。  虽然有各种意念的思考内容,但拳法练到纯熟时,就不能再分心了,只要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纯以意行,顺应自然即可。  听了名家的讲解,你是否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体育健身项目,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适用;喜欢太极的朋友也要不断增加对太极的认识,才能充分融合,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85064.html

上一篇:42式太极拳 塑身和养生的流行套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