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饮食的充足性和安全性(地震饮食的充足性和安全性的区别)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响应,人们纷纷向四川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地震后的饮食问题尤为重要。
震后饮食首先要保证饮食充足
由于地震灾害范围大,灾民多,震后最大的饮食问题是食物不足,所以面对灾区群众的饮食保障和分配,首先要确定食物的充足量,多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能量较多的主食,如馒头、面包、饼干、方便面等。主食要保存好,避免因变质、发霉引起食物中毒。同时,要特别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不要发放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
震后饮食遵循食品卫生安全
震后特别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疫情,因此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卫生。
2. 抵抗力低下的婴幼儿和老人要特别注意,婴幼儿奶粉要煮沸后冷却到70度左右,再冷却到40度左右才给孩子喝,以免造成细菌病毒侵害孩子;
5.
6. 一旦发生呕吐、腹泻,首先考虑是食物中毒而不是肠胃炎,然后特别注意呕吐物、保存呕吐物等,尽快就医,并协助调查食物中毒的来源,以便找出中毒原因,彻底消毒,防止再次中毒。
震后饮食最后保证食物营养均衡
震后一般很难保证食物营养均衡,如果长期只吃主食补充能量,主食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一旦人体缺乏这些必需的维生素,身体就容易出现不适。
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向灾区的大量民众供应蔬菜和水果,而且蔬菜和水果不耐储存,容易变质,增加了当地食品卫生的风险,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考虑发放药品性质的维生素片。一般维生素片价格便宜,性价比高,更适合在非常时期为灾区群众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