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预防脑震荡
脑震荡(cerebralconcussion)是头部创伤后暂时性的意识障碍,可能涉及脑干网状结构的损伤、轻度充血、水肿,甚至是脑组织的点状出血,是最轻微的脑损伤形式。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昏迷、近事性失忆,以及头痛和呕吐等症状。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脑震荡呢?
脑震荡预防常识一.脑震荡可根据受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由于脑损伤较轻,治疗以对症为主,如对有头痛者给予镇痛剂,对呕吐明显、不能进食者给予输液,伤后早期宜安静休息,少想问题和看报纸,注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治疗,这种病大多可以治愈。
其次,由于本病可合并颅内血肿,伤后最好留院观察治疗一段时间(约5天),一旦发现颅内血肿,可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回家的患者,亲友应密切观察患者1-2天的意识状态,注意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如果病情加重,应立即到医院做CT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第三,由于头部外伤对脑组织的损伤,最初出现意识丧失,恢复后多有失忆、逆行性遗忘、柯萨科夫综合征、神经衰弱状态、人格改变等症状。肉眼不可见的脑组织变化被称为脑震荡。脑组织的部分破坏被称为脑挫伤。脑震荡可能是由于脑组织的完全功能障碍而产生的特征性症状。发病机制可被认为是由于大脑血液循环受损、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以及延髓受损所致。
第四,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立即出现瞬间的恍惚或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从几秒钟到20或30分钟,醒来后恢复正常,但对当时的情况和受伤经过没有印象。此外,还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脑震荡是最轻微的颅脑损伤,通过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一般可自行痊愈。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并更严重的脑挫伤和颅内血肿。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注意脉搏、呼吸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必要时应做进一步检查,如腰椎穿刺、头颅拍片、超声和CT等,以便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