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六大习惯对身体危害最大 吃零食得慢性胃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很多人都习以为常,忽略了这些坏习惯,殊不知这些坏习惯久而久之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下面我就给大家列举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六个坏习惯,为了你的健康,一定要改正。
吃饭快,代谢乱
吃饭快,狼吞虎咽是人们对吃饭时间的形象描述,确实在急剧 "缩水"。生命时报》联合搜狐网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2743名使用 "一天中最短的一餐 "的人中,有43.31%的人只花了5分钟,这种 "加速 "的吃法正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身体。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陶林说,就诊的病人中很多人都有吃得快的习惯。他说:"我想,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那么我们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我们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广西营养学会副会长马列平指出,进食过快会导致大脑还没来得及提醒胃肠接受食物,胃就一下子被塞满了,这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会带来消化道和代谢紊乱等疾病。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鹰建议,孩子吃饭时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和吃饭快的孩子攀比,要纠正他们不专心的行为。要给孩子一个比较合适的吃饭时间,比如半小时,帮助他们控制吃饭速度,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直吃冷的消化不良
发表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持续高温的天气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瑞士研究人员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17个热浪期间的胃肠道疾病发病率,发现温度上升后,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每天增加近5%,这与热天吃得太冷不无关系。李海鹰说,特别是在儿童时期,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胃肠道比较娇嫩,对冷热的适应性差,过多地吃冷饮或水果会使胃粘膜血管收缩,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陶林指出,爱吃冷饮的孩子一般都面黄肌瘦,抵抗力差。因此,建议家长不要把买冷饮当做对孩子的恩赐,即使是冰箱里的水果、酸奶也要拿出来放一个小时,等凉气散去再给孩子吃;包括秋梨膏、绿豆汤、西瓜汁等凉性的东西,也要适量饮用。
睡眠不足,个子矮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身高一直在飙升。但是,仍有不少人担心自己身高不够,找不到工作,谈不上恋爱。事实上,除了营养之外,身高还受到遗传、疾病、睡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小平说,睡眠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儿童早期,因为促进人体生长的生长激素是全天脉冲式分泌的,在入睡后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此时全天几乎分泌了一半的生长激素,是生长的黄金时间。埃默里大学的学者们发现,在身高增长的前48小时内睡觉的婴儿,连续两天平均每天有4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困倦的婴儿每增加一次睡眠,身高增长的可能性就增加43%;每增加一个小时的睡眠,这种可能性就增加20%。此外,儿童期是睡眠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习惯固定下来,长大后就很难再纠正。因此,建议1岁以下的婴儿每天睡16小时;1至3岁的幼儿每晚睡12小时,白天睡2至3小时;3至6岁的儿童每天睡10至12小时;小学生睡9至10小时。
吃零食,慢性胃炎
我国约有1.2亿胃肠道疾病患者,是&“胃病大国&”其中,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陶林指出,许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使胃部经常&“不适&”的主要原因,如吃零食,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但吃错、吃差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因素之一。
非营利组织&“爱地球&”在一项调查中指出,中国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每天食用含有添加剂的零食3次以上,6%的孩子每天喝3瓶以上的饮料。对此,陶林指出,零食的热量很高,能使儿童产生饱腹感,所以他们在该吃饭的时候不想吃饭,饭后再拿零食充饥。长此以往,三餐的生物钟被打乱,长大后得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李海鹰建议,吃零食也要选择健康的,如营养丰富的麦片、水果、奶酪、酸奶等,而方便面、火腿肠、果冻、方便奶茶等最好不要吃。另外,吃零食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好固定在两餐之间,即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不要影响正常的三餐;吃饭时最好坐在桌前,养成良好的习惯。
玩垫,颈椎病
据统计,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我国最小的颈椎病患者只有7岁。其实,颈椎病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结果,甚至从娃娃阶段就种下了病根。
如今,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在家庭聚餐时,原本嬉戏打闹的活宝们成了各自拿着电子产品的小&“低头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董继元说,脊柱各节间存在一定的生理弯曲,起到缓冲作用。对着电脑,脖子长时间不活动,会使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刺激椎管内的神经或血管,容易发展成颈椎病。相关调查也显示,每天使用电脑4小时以上的人,有81.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李海鹰说,虽然让孩子完全与手机、电脑隔绝是不现实的,但要让4岁以下的孩子不接触这类用品,并严格控制接触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看电脑、手机等时,眼睛要与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坐错位置,也不要总是保持同样的姿势。
纵观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忽视别人的需求和愿望。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李建明教授指出,长大后的人格问题大多是由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迁就,会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更容易遇到挫折和障碍。同时,任性的身体影响也很难避免。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挫折和压力将促进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长此以往,将导致体重增加和血压升高。因此,李建明建议,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让他多与同伴相处。孩子之间不会相互迁就,可以让他明白以自我为中心是无法与人融洽相处的,从而慢慢学会妥协、退让和放弃,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看待团队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