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可能造成因老致贫,越老越穷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人担心自己不仅不能老当益壮,&“优雅地老去&”,反而可能因为年老而变得贫穷,陷入&“银发贫困&”的困境。中国的老龄化形势严峻,贫困可能伴随着白发人送黑发人。
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 贫困可能伴随白发
自去年首次发布后,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中国经济周刊》再次联合发布《中国老龄化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报告三大指数显示。2013年,&“医疗保障发展指数&”由上年的62.7分提高到63.5分,是唯一合格的;&“养老金发展指数&”得分略有提高,但仍未达到合格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龄社会与银发经济发展指数&”不合格,且得分较上年进一步降低。
&“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准备仍然不足。&”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理想的老龄化社会应该是老龄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发达、养老服务消费和供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银发经济社会,而中国&“未富先老&”已成为事实,&“这种情况应及时纠正。
杨燕绥表示,根据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和实际抚养能力数据,中国可能在2020年提前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希望国家&“十三五 "规划制定银发经济发展战略,为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与去年相比,三项指数中唯一得分较低的是&“老龄化社会与银发经济发展指数&”,从去年的52.6分进一步下降到52.2分,比及格线差了一步。
该指数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赡养率、养老保障、老龄产业、老龄人口红利五个方面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进行评价。
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上一年的9.4%上升到9.7%;老年人赡养率(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为13.1%。而如果以实际赡养率衡量,中国的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
杨燕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从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在校学生、失业人员、低收入者和提前退休人员的数量,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到201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赡养比约为5:1),即5个纳税的劳动人口赡养一个老人;到2020年可能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赡养比约为2.5:1)。
事实上,世界上老年人的数量正在增加。
事实上,&“老龄化社会和银发经济发展指数&”的得分不断下降,正拖了&“老年人支持率&”项目的后腿。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该项目从去年的39.1分进一步下降到32.3分。
杨燕绥强调,人口老龄化不等同于社会老龄化。如果公共政策失败,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就会提前老龄化。相反,在有准备和老龄化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不生病(生活质量),能讲故事(与年轻一代沟通),老龄化社会依然充满活力。
目前,中国存在着&“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问题:老龄人口的养老资产、消费和购买力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的发展滞后。因此,一些提前退休领取最低养老金的老年人口在进入高龄残疾阶段后,由于无力购买护理服务,将处于&“银发贫困&”状态。
杨燕绥认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需要提高未来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和支持能力,促进老年人口(50-64岁)的就业和退休资产的积累,提高老龄人口的消费和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