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儿童的父母怎么办?无论父母是和他们一起搬走还是留下来,都是如此。
&“随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从国外子女那里得到的经济和情感支持明显减少。 &”这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超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留在家里的父母呢?根据这项研究:移居国外的成年子女对留在中国的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明显减少,赡养老人的意识也逐渐淡化。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支持减少的趋势也不容忽视。
本研究基于中国政法大学、南加州大学和爱荷华大学的700多份问卷样本,其结果是否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移民家庭中老年人的真实福祉?李超认为:&“关于移民因素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的学术研究很少,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国际移民给新移民家庭的老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艰辛,确实成为困扰这些海外华人的一个现实而沉重的生活问题。 &”
&“我们都是空巢老人。 &”家里唯一的儿子已经出国30多年了,李波坦然地笑着告诉记者。现在80岁了,他仍然思维敏捷,头脑清晰,但他们已经无力乘坐飞机,折腾十几个小时去美国看望移民多年的儿子。
近年来,国际移民潮给新移民家庭的老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已成为海外华人不可回避的困境,也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移民子女:不愿赡养老人?
根据《2014年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移民大幅增长,到2013年底已达90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
李超介绍,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移民,与改革开放前移居国外的移民有明显不同。他说,&“30多年过去了,这些新移民在国外落地生根,但他们的父母已经七八十岁了,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养老决定:是留在国内生活,还是带着孩子到国外定居?&”
&“对于留在国内的老年父母来说,与子女一起在异国他乡定居,他们要面对养老资源急剧减少的巨大风险,养老、健康、孤独等问题将随之而来;而对于随迁的老年父母来说,文化、宗教、语言、民族背景的差异也将给随迁老人融入当地社会带来巨大挑战。
根据李超的研究,与子女一起移居国外的老年父母从国外子女那里得到的经济和情感支持明显减少。同样地,移居国外的子女对留在国内的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也明显减少。随着这些子女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支持老人的意识逐渐淡化,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他担心,&“这种趋势不容忽视。&”
随迁老人:
最难接受的&“经济独立&”
李超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数据模型,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南加州大学和爱荷华大学发布的共700多个样本进行计算。&“总的来说,老年父母随迁出国对其晚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李超分析道。
他们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随迁老人对移民子女情感支持的主观评价明显低于留守老人对其在家子女的评价。
不仅是情感支持,流动儿童对随迁老人的经济支持也在减少。李超认为:&“&‘经济独立&’是很多受访老人最不习惯海外生活的原因之一。此外,随着移民子女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越长,相应的经济支持就越少。 &”
在调查时,一些老人坦言:&“当他们漂洋过海到美国与子女团聚时,迎接他们的是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经济压力和家庭纠纷。 &”这些老人描述,子女的观念已经是&“不在不在西方&”,孙子已经是美国人。在他们看来:&“子女很亲,但幸福很远。&”
留守老人:
强烈的情感慰藉需求
与随迁老人不同,留守老人与仍在国内的子女保持着传统的&“反馈模式&”。他们会从子女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在我们收集的样本中,受访老人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稳定的退休收入和较好的医疗保障,在国内可以维持相对体面和充足的晚年生活,所以他们不需要子女的金钱支持,但对日常照顾和情感支持有强烈需求。&”
李超通过抽样比较发现:&“如果这些老人在家还有子女,这些子女往往会承担起照顾父母和情感支持的任务,与移居海外的子女相比,他们在照顾父母和情感支持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
&“移居海外的子女随着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受到的舆论和责任越来越小。他们不仅无法对父母进行贴身照顾,也难以维持情感支持,经济支持也在减少。&”
李超也表示,这项研究还存在不足:&“样本中确实缺乏从子女角度的调查,另外,受访老人绝大多数退休前在高校工作,学历和收入水平都比较高,所以访谈范围不够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