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朋友卖的减肥药还没瘦当心命没了

养生知识 0 2024-12-20

健身行业在全民健身的阳光下蓬勃发展,但有阳光就有阴影,圈内很多网红都有团队操作,有的确实是良心产业,有的网红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比如拿盐酸克伦特罗当减肥药卖。

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很别扭,我就告诉你它的另一个名字,你一定瞬间明白这是什么--瘦肉精。

至于瘦肉精的危害我想大家都有所耳闻,以下是百度百科的摘录:

1. 不良反应:不能握手,行走困难,面部和颈部的骨骼肌震颤,厌食,心律不齐,代谢紊乱。

2.急性中毒:心悸、面颈部和四肢肌肉震颤,伴有手部震颤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容易出现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伴T波倒置。

3.甲亢等症状更容易发生。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4.引起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抢救,就有可能因心率失常而猝死。

某 "网络红人 "利用自己的知名度,编造了一些谎言,把瘦肉精当做减肥药卖,编造了一个神奇的名字,以便高价出售牟利,实在让人气愤。而且可以发现有人下了订单,说明有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服用瘦肉精。所以谈论这个问题很重要,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能看到这个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网红大忽悠的事件。

是否有真正的减肥药?

如果按照流行意义上的减肥药来理解--不节食、不运动、不吃药就能立即减肥,那么商品中没有合法成分的减肥药,所以答案是没有。

近年来,经常有报道说一些减肥产品有非法添加剂,那么为什么要冒着违法的风险呢?因为这类添加剂可以达到大众理解的 "减肥 "效果,但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却可以赚取短暂的利益。

在减肥产品(控制体重的产品)中可以合法添加的东西不多,因此,只要是合法生产的减肥产品,除了品牌和包装外,其含量没有本质区别。

网上的很多文章,如保健品评论、减肥产品评论,其实都是所谓的 "专家 "写的软文,有些还穿插了一些没有结论的文献索引,看起来很专业,仅此而已。

我的朋友吃了一个产品,体重下降了,对吗?

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诉你,TA使用了某种减肥产品并成功了,那么只有四种可能的结果。

第一种:受托人胡说八道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受托人,绕着圈子说话,你跟他谈生物,他跟你谈故事,你跟他谈故事,他跟你谈效果。

第二种:有非法添加物的产品

很多被消费者证明确实有效的产品,后来都因为副作用而相继下架,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看起来有用的产品都是依靠有副作用的违禁添加物,或者本身就是违禁品

第三种:个人额外努力

有些人在购买减肥产品的同时,也会激励自己科学饮食+运动,最终成功减肥。这就是减肥药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安慰剂效应。

很多所谓的减脂产品,如果做一个双盲对照试验,基本上可以把药物因素刨除,也就是说这些药物对结果影响不大,吃不吃都没有意义。

第四:有些产品有辅助作用

有些成分确实对控制体重有辅助作用,比如有些减肥产品中的咖啡因,可以让你的神经在运动中更加兴奋,这样可以延长有氧中的兴奋期,减少疲劳,从而客观上帮助减脂。但药物发挥效果的前提还是运动,药物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何避免这种非正统的产品?

最好的办法是不买,因为减肥的本质是做好饮食控制和科学训练,然后逐步养成习惯,慢慢改善体形。

如果一定要买,这里有几点建议。

越贵的越不靠谱,不要听信他们说的美国、日本...... 保健品里面不可能有高科技。骗子公司的产品不可能有官方网站,可以试着自己去查一下网站,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不要相信网友卖家的说法。

不要听信卖家写的广告,只看产品的包装和营养成分表。要知道,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那么他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那么你的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不要相信什么秘密、最新发现、太空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等。即使有这样的研究成果,它们也不可能首先用于保健品。在保健品中使用高科技也是如此。如果未来出现任何减肥药物,它们必然是药物,而不是保健品。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84027.html

上一篇:往往会洗出不健康的,,那些 洗 出来的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