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保持健康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一生唯一的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前,眼睛没有闭上,杨绛附在他耳边说:&“别担心,有我呢!&”他内心的镇定和坚强,令人敬畏。&“钱钟书逃了,我也想逃,但逃到哪里去呢?我不能逃,我得留在这个世界上,清理现场,尽我的职责。2003年,《我们仨》出版发行,这本书满足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最久的怀念,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四年后,96岁的杨绛又出版了散文集《走到人生的边缘》,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归宿,受到评论界的好评:&“96岁的她,文字里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好。&”走到生命的边缘,她越挫越勇,20卷本的《钱钟书手稿集&·中国笔记》也将在今年发行&…&…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能量让大家惊叹不已。
这是她一贯的身体和精神修养的结果。据杨老的亲属介绍,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喜欢买大棒骨敲碎做汤,然后在汤里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坚硬。她还习惯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经常在树下徘徊,念念有词,呼吸新鲜空气。高龄后,她改成每天在家里慢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她还能弯腰,用手摸地。
当然,更多的秘密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冷漠。杨绛先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的名字叫 "杨绛"。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地策划一场关于他作品的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戏谑地拒绝了:&“稿子交上去了,书的销售不是我应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口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和钱钟书一样,是出了名的不快乐的生日,九十岁生日时,她避开打扰,专门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天。她早就借来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名诗,写下了她无言的心声:&“我不和任何人争论,和谁争论我都不在乎;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用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光一闪,我就准备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