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洗澡的七大禁忌

养生知识 0 2025-03-01


忙碌了一天,洗个热水澡是放松和解压的最好方式,但也有一些禁忌,如果不注意,会损害健康。那么,如何洗才能正确缓解人们一天的疲惫?你知道如何洗澡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洗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饱餐后不宜洗澡

饱餐后,全身皮肤表面血管受热水刺激而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造成低血糖,甚至晕倒。

2、冷水浴有害

妇科专家说,冷水浴由于水温过低,身体会感到寒冷,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容易引起感冒,应尽量避免。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别是在月经期、哺乳期和妊娠期,遇到冷水刺激会引起内分泌失调、闭经和腹痛,许多细菌会进入阴道,引起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对女性今后的妊娠和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对于那些体质较差的女性,不宜用冷水洗澡,否则抵抗力差,由于寒冷的刺激,会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但可以长期坚持用冷水洗脸,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感冒、鼻炎的作用,还能使皮肤更有光泽和弹性。

3、月经期间不宜盆浴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子宫腔内留下创伤,宫颈粘液被经血冲出,宫颈口微张,经血停留在阴道内,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上述情况造成生殖道局部保护屏障暂时被破坏,加上月经期间全身抵抗力下降,盆浴时,污水和阴道内的细菌可能沿宫颈管上行至宫腔,引起感染,故应禁止。

4.睡前不宜洗澡

很多人习惯洗完热水澡后马上睡觉,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习惯,最好是在睡前2小时洗澡。睡眠往往是在体温下降之后,而热水澡会提高体温,推迟大脑中&“睡眠激素&”的释放。如果你在某一天只能在睡前洗澡,你可以在事后用湿毛巾在额头上冷敷5分钟,使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尽快入睡。

5. 水温不宜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同时,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向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水温过高会使血压和心率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增加血液粘稠度。

建议。水温以30℃~40℃为宜。

6. 产后不宜立即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都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晕倒。在浴池中按摩可以缓解疲劳,在浴池中浸泡五、六分钟,同时对身体进行按摩。可以利用静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来活动四肢和患部。洗澡时,可以结合按摩,如搓背。搓背最好的工具是丝瓜络,丝瓜络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具有经络作用。还有就是中药中的海浮石,像粗砂轮一样,有祛痰的作用。特别是老年人,一方面因为它比较硬,可以搓掉脚后跟的厚皮,另一方面可以祛痰。这些天然的洗浴用具比现在的化纤浴巾要好。

7、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时间过长,易使人疲劳,易造成心脏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供血相应减少,也容易因脑缺血而发生意外。因此,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10分钟以内为宜。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91085.html

上一篇:有效预防癌症的十个提示(提示不是有效的win32应用程序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