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八大养生活动 赛龙舟洗龙湫水吃粽子

养生知识 0 2025-02-25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端午节还是一个多民族共同预防疾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盛大节日。因为天气渐热,蚊子和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又把五月的端午节称为&“养生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端午节养生的八大活动。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是龙舟竞渡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所以常有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澡的习俗,民间也有&“五月天洗龙湫水&”的谚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的种子为草科草本植物。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 糯米有收敛作用,对尿频、盗汗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脾胃虚弱,劳累,食少,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发热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交织引起的口舌生疮,小便赤黄。也可用于清热除烦:用于热溃疡烦热,失眠,小儿夜啼。其他成分可以随意选择,有红枣、榛子、薏苡仁、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的作用。

3、挂香囊。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节用的中药是白术、藿香、山萸肉、艾叶、肉桂、砂仁、白芷,各两克,再加一克丁香。这些药材会被磨得很细,然后放在一个密集的布袋里,缝在一起。你可以把它戴在胸前、腰间或肚脐上,也可以把袋子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中医认为,这些药材具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开九窍的作用,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挂艾叶菖蒲。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元素之一。家家户户都洒扫庭除,用菖蒲、艾草插在门眉上,挂在堂屋里。中药以艾草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狭长的叶片还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具有提神醒脑、壮骨消滞、杀虫杀菌的药用功效。

5、喝雄黄。酒的来源医学史上,《清嘉录》记载:&“研鹿角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鹿角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辰是龙,辰时是群龙演雨的时候,在端午节上午举行雄黄酒宴,是人们希望风调雨顺,过个好年。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供成年人饮用,然后取一丝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用量在0。 05克至0.1克放入小碗或小杯中,然后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搅拌使之溶解,再将上层带有轻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的白酒中,将碗或杯底的沉淀物丢弃 待饮用量约为15毫升。

6. 熬制大蒜。煮熟的大蒜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因为它的味道很好闻。"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喜欢吃大蒜,那就不要吃。"他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在端午节早上煮新蒜的习惯,以疏通血管,杀菌消毒。

7.滚着吃鸡鸭鹅蛋。这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在端午节的早晨,东北地区的长辈们都会把煮好的鸡鸭鹅蛋放在孩子的肚子上滚,然后剥皮给孩子吃,据说这样可以救治孩子的胃痛,其实是一种过节时玩的儿童游戏。

8. 驱除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蛄、壁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对 "五毒 "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90610.html

上一篇:山东省威海市发生火灾时,有哪些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