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之针灸疗法

中医养生 0 2023-06-13

月经不调在现在女性群体中是常见的症状,它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各种妇科问题。情绪上的不稳定,精神压力过大,周围环境的影响,性生活过于频繁,营养不良,过于肥胖,疾病或某些药物都有可能会造成月经不调。其症状表现为,经期的不规律、经量增多或减少、痛经、贫血甚至闭经等。

我们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来治疗,那么在针灸过程中一般会取用哪些穴位呢?

1、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2、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就是此穴。

3、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以上三穴为主穴。

4、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气虚者使用。

5、脾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旁正中线旁开1.5寸。

6、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处,左右各有一个。

脾俞、膈俞两穴血虚者使用。

7、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8、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肾俞、太溪两穴肾虚者使用。

9、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即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就是此穴。

10、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期门两穴气郁者使用。

11、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12、地机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行间、地机两穴血热者使用。

13、归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14、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归来、命门两穴血寒者使用。

操作方法:诸穴以常规错做为主,脾俞、膈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宜直刺、深刺;气虚、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在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注意,患者在采取此疗法时,请在正规医师指导下,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下进行,切勿擅自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zyys/10404.html

上一篇:如何针灸去眼袋
下一篇:种子才是蔬果的营养黄金所在,那么有哪些种子食用价值高呢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