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中医网揭秘传统养生疗法之揪痧的奥秘
揪痧简介
揪痧,又称“捏痧”、“拿痧”、“掐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对特定穴位或部位进行捏、掐、拿、刮等手法,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青紫或黑色的痧痕,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止痛消炎等目的。
揪痧的原理
揪痧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刺激经络:揪痧手法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活血化瘀:通过捏、掐、拿等手法,可以使局部皮肤充血淤滞,促进血瘀的消散。散寒除湿:揪痧能疏通经络,散寒除湿,对风邪湿痹等症候有较好的效果。止痛消炎:揪痧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对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候有一定疗效。
揪痧的适应症
揪痧适用于以下症候: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运动过度、劳累过度引起的肌肉疼痛。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引起的关节疼痛。肠胃不适:腹痛、腹泻、呕吐。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失眠:心神不宁、难以入睡。
揪痧的手法
揪痧手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捏痧: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轻轻提拉,直至出现痧痕。掐痧:用拇指和食指掐住皮肤,用力向外掐,直至出现痧痕。拿痧:用拇指和食指拿住皮肤,向一个方向用力拉扯,直至出现痧痕。刮痧:用刮痧板或刮痧棒在皮肤表面刮拭,直至出现痧痕。
揪痧的注意事项揪痧时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皮肤损伤。揪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痧痕颜色不同,反映身体不同状况。红色痧痕表示热证;青紫痧痕表示寒证;黑色痧痕表示气滞血瘀。揪痧后多喝温水,促进痧痕消退。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不建议接受揪痧。
结语
揪痧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传统外治法,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止痛消炎,对多种症候有较好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揪痧时手法要适中,注意保暖,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