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看懂“血压高”,轻松告别“高血压”

养生知识 0 2025-10-22

高血压,也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肝肾阴虚、痰浊阻络、气瘀血滞为基本病机,临床上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干红少苔

病机:肝肾阴虚,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于滋养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肝阴虚则易生风,风动则出现腰膝酸软,肝肾阴虚则虚火内生,出现潮热盗汗、失眠多梦

二、痰浊阻络型

症状:头痛眩晕,胸闷气短,舌苔白腻或黄腻

病机:水湿痰浊内生,阻滞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则头痛眩晕,痰浊阻于胸中,则胸闷气短,舌苔白腻或黄腻为痰浊内盛的表现

三、气瘀血滞型

症状:头痛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病机:气滞血瘀,阻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则头痛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为气滞血瘀的表现

四、阴阳两虚型

症状:头晕无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失眠健忘,舌淡苔白

病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全身,头晕无力,面色苍白为气血不足的表现,畏寒肢冷为阳虚的表现,失眠健忘为阴虚的表现

五、其他类型

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类型外,高血压还有其他类型,如实热型、气虚血瘀型、痰湿阻滞型等,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主要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补益气血,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治疗。

中医养生调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养生调理来辅助降血压。

1. 饮食调理: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高盐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钾、钙等

2. 运动调理:适量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3. 情绪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多参加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4. 戒烟戒酒:烟酒对血管有较大损害,戒烟戒酒有助于降血压

5. 睡眠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睡眠充足有利于气血运行

6.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及时了解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

高血压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服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压,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110750.html

上一篇:中医疗法助孕:刘氏中医同喜养生堂备孕养生 guide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