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之针灸疗法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在春季万物复苏其患者更多,它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且量多等,中医上称之为鼻鼽。而过敏性鼻炎患者是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的,但是针灸治疗的话起效慢,需要长期的治疗,坚持一定的时间的治疗效果才会凸显,从而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下针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该操作!
一、针法
1、取穴
常用穴:印堂、鼻通
备用穴:百会、迎香、合谷、风池。
2、操作
以常用穴为主,适当加备用穴1-2个。
印堂穴用30号1.5寸毫针,以提捏法进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
鼻通穴,以1寸30号毫针,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朝印堂方向沿皮斜刺,至鼻腔感觉发胀为宜。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灸,灸15-20分钟。
备用穴得气后,施提插法,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持续30分钟。上述方法,针刺每日1次,灸疗日可2次。10天为一疗程。
二、冷灸法
1、取穴(分三组)
①大杼、膏肓
②风门、脾俞
③肺俞、肾俞
2、操作
灸药制备:按'白芥子50%,细辛30%,甘遂20%的比例称取药物。共研细末,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1厘米大小的药饼应用。于每年初伏、二伏、三伏天进行治疗。贴敷时,先将麝香少许撒于药饼面上,用4平方厘米大小的胶布,将药饼贴于穴位上,可敷贴1-3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宜提前将药饼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部分病人贴药后出现水疱,可涂以龙胆紫,并盖上消毒敷料。上述三组穴,轮流选用,3次为一疗程,每年完成一疗程。孕妇慎用本法。
以上用到的穴位有:
1、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头面部的正中上,就是从鼻尖往上引一条直线和两个眉头连线中点的交叉部位,就是此穴。
2、鼻通穴
鼻通穴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迎香穴上内方取穴,一说与鼻穿穴同位,一说位于眼内眦下0.5寸处,左右计2穴。
3、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4、迎香穴
迎香穴在的位置是人的鼻翼两侧外缘与脸颊的相接点,左右对称各有一个此穴。
5、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
6、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
7、大抒穴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膏盲穴
膏肓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9、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10、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旁正中线旁开1.5寸。
11、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12、肾俞穴
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多加锻炼身体,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少吃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这样病情才能康复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