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10个常用穴位及其功效详解

养生知识 0 2025-06-18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其中穴位按摩是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本文将介绍10个常用穴位及其功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之道。

一、涌泉穴 (yǒng quán xué)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底前部凹陷处,约在足跟与足趾间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涌泉穴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滋阴补肾、清热泻火、安神定惊的功效。常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增强体质,尤其适合老年人和体虚者。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搓摩等方法,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二、足三里 (zú sān lǐ)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

功效: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补益中气、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改善便秘,提高身体抵抗力。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三、合谷穴 (hé gǔ xué)

位置:位于手背虎口处,第一、二掌骨之间。

功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镇痛的功效。常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牙痛、感冒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四、内关穴 (nèi guān xué)

位置: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常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心慌、胸闷、失眠等症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五、神门穴 (shén mén xué)

位置:位于腕部内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养血安神的功效。常按摩神门穴可以缓解失眠、心悸、焦虑等症状,具有良好的安神作用。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睡前按摩。

六、太冲穴 (tài chōng xué)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气、清泻肝火的作用。常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肝郁气滞、头痛、目眩、胸胁胀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七、百会穴 (bǎi huì xué)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功效:百会穴是督脉与诸阳经交会之处,具有醒脑开窍、调和气血的功效。常按摩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八、关元穴 (guān yuán xué)

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下三寸。

功效:关元穴是任脉的要穴,具有补益元气、温肾壮阳的作用。常按摩关元穴可以增强体质、改善阳虚症状,对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顺时针按摩等方法,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九、三阴交 (sān yīn jiāo)

位置: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功效: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经交会之处,具有调理冲任、益气养血的作用。常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理月经、缓解痛经、改善睡眠,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有益。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十、脾俞穴 (pí yú xué)

位置: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脾俞穴是脾经的背俞穴,具有健脾益胃、利湿化痰的作用。常按摩脾俞穴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温馨提示:以上穴位按摩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如有疾病,请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诊断治疗。穴位按摩需坚持长期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舒适为宜,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98466.html

上一篇:中医养生入门:从基础知识到日常实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