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中医名言:古人智慧,养护健康

养生知识 0 2025-09-30

养生之道,贯穿华夏文明,中医名言中蕴含着古圣先贤的养生智慧,指引我们如何调养身心,延年益寿。以下整理了 15 条经典养生中医名言,让我们共同领悟其精髓,践行健康养生之道。

1.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此言出自《黄帝内经》,强调防治结合的养生原则。未病先防,通过调理养生,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再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根治。

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出自《素问正气内存病安从来》,强调正气在抵御疾病中的重要性。正气,指人体的抵抗力,正气强盛,疫邪难侵。养生之道,当以培育正气为根本。

3. 人以食为天。

道家经典《黄帝内经》所载,强调饮食的重要性。饮食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能调养身体。通过合理膳食,可以调养脾胃,润泽气血,增益元气。

4.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出自《黄帝内经》,总结了七情对身体的影响。过度的喜怒哀乐,会伤及对应脏腑。养生之道,当心平气和,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5.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出自《黄帝内经》,阐述了运动与静养的养生原则。适当的运动,可以生发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静养则可以涵养阴气,使阴阳平衡,益于健康。

6.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强调冬季养藏的重要性。冬季属阴,主藏,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藏精蓄锐。若过度消耗精气,春天易生温热疾病。

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出自《黄帝内经》,顺应四季养生规律。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应顺势养护阳气。夏季阳气盛极,注意防暑,滋养阴津。秋冬阴盛阳衰,宜养阴敛阳,润泽脏腑。

8. 早卧早起,身强不老。

出自《吕氏春秋》,强调睡眠养生的重要性。早睡早起,顺应阴阳交替规律,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9. 脾胃为后天之本。

出自《黄帝内经》,强调脾胃在養生中的關鍵地位。脾主運化,胃主納受,脾胃功能健全,運化水谷精微,營養周身,為健康之本。

10.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出自《易经》,闡述善行對健康的影響。行善積德,不僅潤澤他人,亦能回饋自身,使身心和諧,益於長壽。

11.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出自《养生十六宜》,說明過度用力的危害。過度用眼傷血,久臥不動傷氣,久坐不動傷肉,久站不動傷骨,久行不動傷筋。

12.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出自《庄子》,強調節制慾望對養生的重要性。不妄動不妄作,節制慾望,使形體與精神協調,達到長壽的目的。

13. 形劳而不倦,心劳不伐,神劳不役。

出自《淮南子》,闡述身心協調對養生的關係。身體勞作但不過度疲倦,心智勞作但不過度憂慮,精神勞作但不過度役使,這是養生之道。

14.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出自《黃帝內經》,強調預防疾病的重要性。虛邪賊風是指外來的致病因素,避之有時,說明適時採取預防措施,避免邪氣侵襲,有利於養生。

15. 上医治病,中医治人,下医治疾。

出自《漢書》,區分醫家水平的高低。上醫治病,治的是疾病的根源,注重預防和養生。中医治人,治的是人的整體,注重調理臟腑,提高免疫力。下醫治疾,治的是表面的疾病,往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以上 15 条养生中医名言,涵盖了饮食、运动、情志、睡眠、养藏等诸多养生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智慧。遵循这些原则,顺应自然规律,调养身心,可以延年益寿,安享健康人生。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108838.html

上一篇:中医养生之密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