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中医养生:顺时而养,清热解暑,身心安泰
一、大暑节气的特点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7月22~24日。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盛夏,天气炎热,高温多雨,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最长、阳气最盛的时期。
二、大暑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大暑时节,酷暑难耐,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使人体出汗过多,津液耗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暑热症状,如中暑、热射病、暑湿感冒等。此外,高温还会影响睡眠,让人感到疲惫乏力,精神不振。
三、大暑中医养生原则
大暑养生,遵循“顺应自然、防暑清热、固护阳气”的原则,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调节饮食
饮食宜清淡、开胃,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暑为主。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绿豆,以及新鲜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 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午后小憩1小时有助于恢复体力,缓解疲劳。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室外活动应选择早晚凉爽时段。
3. 适度运动
大暑时节,应选择温和舒缓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微微出汗为宜。
4. 情绪舒畅
高温会导致烦躁不安,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可适当进行冥想、听音乐等活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5. 防暑降温
外出时做好防暑措施,穿透气宽松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多喝水分,补充流失的津液。室内可使用空调降温,但温度不宜过低。
四、大暑养生穴位推荐
大暑时节可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清热解暑,调节心肺功能: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中点,按揉能疏散风热,缓解中暑症状。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按揉能宁心安神,缓解暑热烦躁。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按揉能健脾益肺,增强体质。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尺泽肌与肱三头肌之间,按揉能清热化湿,缓解暑热感冒。
五、大暑进补食疗方
大暑时节,可适当进补一些清热解暑、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绿豆荷叶粥:绿豆清热解毒,荷叶清热生津,二者同煮成粥,消暑降热,健脾胃。山药莲子汤:山药健脾益肺,莲子清心安神,二者炖煮成汤,补益脾胃,滋养心神。冬瓜薏米汤:冬瓜利尿消肿,薏米健脾祛湿,二者煲汤,清热祛湿,健脾利水。
六、大暑预防中暑
大暑时节,外出预防中暑至关重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如中午12点至下午4点。外出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穿透气吸汗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多喝水补充水分。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松解衣物,补充水分,严重者需及时就医。综上所述,大暑时节遵循中医养生原则,通过调节饮食、作息、运动、情绪等方面,结合按摩养生穴位和食疗方,有效预防中暑,保持身心健康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