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中医养生堂支招助你暖胃益脾
脾胃虚寒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不成形,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寒冷、精神萎靡等表现。脾胃虚寒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例如饮食不规律、进食生冷寒凉食物、久坐不动、运动量少等。脾胃虚寒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适,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主要是由于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所致。因此,治疗脾胃虚寒的关键在于温补脾胃阳气,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在养生堂中医视频中,专家推荐了以下几个调理脾胃虚寒的食疗方法:1. 生姜红枣茶
材料:生姜10克,红枣10枚,红糖适量。做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红枣去核,与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转小火煮10-15分钟,加入红糖调味即可。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止呕、温肺散寒的作用,红枣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两者搭配,可以有效温补脾胃阳气,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2. 四君子汤
材料: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做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转小火煮30-45分钟,即可饮用。四君子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补益脾胃,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面色苍白等症状。党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益肺生津的作用,白术味苦性温,具有健脾燥湿、温中散寒的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化湿、宁心安神的作用,炙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胃、缓急止痛的作用。3. 山药粥
材料:山药100克,粳米100克,水适量。做法:将山药去皮切块,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粥,煮至粥熟即可。山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养胃、益肺止咳、固肾益精的作用,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养胃止泻的作用,两者搭配,可以有效补益脾胃,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此外,山药粥还具有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功效。4. 艾灸
艾灸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温经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艾灸时,可以在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施灸。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具有调理脾胃、消食导滞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具有健脾益气、温阳散寒的作用,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补益脾脏、健脾运化作用,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温胃散寒、消食化积的作用。5.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也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具有调气血、通经络、补益脏腑的作用。脾胃虚寒患者可以经常按摩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以起到温补脾胃阳气、缓解脾胃虚寒症状的作用。按摩时,可以采用指压法或揉按法,每次按摩10-15分钟即可。
以上介绍的几种调理脾胃虚寒的方法,既简单易行,又安全有效。脾胃虚寒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调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调理需要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