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之常见病

养生知识 0 2025-11-08

中医,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在健康养生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常见病,中医采取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旨在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1. 感冒

感冒在中医中又称“伤风”,是由于外感风邪所致。中医认为,风性善走,易伤表,故感冒初期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此时,中医常以辛温解表为主,如服用荆防败毒散、正柴胡饮等方剂。若感冒症状迁延不愈,发展为热伤肺卫,则需清热解毒,可用连翘败毒饮、板蓝根冲剂等。

2. 腹泻

腹泻,即大便次数增多、稀溏。中医根据腹泻的性质和病因将其分为寒湿泻、湿热泻、脾虚泻等类型。寒湿泻多因贪食生冷或受寒所致,表现为腹痛、便溏、舌苔白腻;湿热泻多见于脾胃湿热蕴结,表现为腹痛、腹泻、口渴、舌苔黄腻;脾虚泻则因脾虚运化无能,表现为腹泻、便溏、精神疲乏、食欲不振。

3. 便秘

便秘,即大便次数减少、质硬难解。中医认为,便秘多因津液不足、肠道传导失常所致。燥热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口干舌燥;气滞便秘则因气机不畅,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小便不利;寒凝便秘多见于脾肾阳虚,表现为大便溏结、小便清长、四肢发寒。

4. 失眠

失眠,即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或早醒。中医认为,失眠多由心肾不交、心神不安所致。心火旺盛导致的失眠表現为心烦意乱、口干舌燥、多梦易醒;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表現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神不安;肾阴不足导致的失眠表現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津。

5. 头痛

头痛,即头部疼痛或不适。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因风邪、暑邪、寒邪入侵所致,表现为突然发作、痛势较烈、伴有其他外感症状;内伤头痛则因气虚、血虚、肝火旺盛等内在因素所致,表现为持续性或发作性疼痛、痛势较轻。

中医对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提到的方剂外,还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法。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通过辨证施治,调理阴阳平衡,中医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常见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112380.html

上一篇:揭秘老中医按摩养生会所背后:手法、功效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