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一字之差,大错酿成
在中药养生领域,稍有不慎,一个字之差,就有可能导致大错酿成,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健康。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仔细辨别,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字形相近,药效迥异
1.
半夏
vs半夏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主治痰多、呕吐、泄泻;半夏,性味辛、寒、无毒,主治寒痰、咳喘。
2.
茯苓
vs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主治水肿、利尿;茯苓,性味辛、苦、寒,主治泄泻、痢疾。
3.
葛根
vs葛根
葛根,性味辛、甘、凉,主治发热、口渴、麻疹;葛根,性味苦、凉,有毒,主治痈疽、肿痛。
二、字义相近,功效不同
1.
补气
vs补血
补气,是指补充人体的精气,增强人体机能;补血,是指补充人体的血气,改善贫血症状。
2.
活血
vs活血化瘀
活血,是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瘀滞;活血化瘀,是指活血化瘀,消除血瘀症状。
3.
祛风
vs祛寒
祛风,是指驱散体内的风邪,改善风湿痹痛;祛寒,是指驱散体内的寒气,改善畏寒肢冷。
三、字义相近,禁忌不同
1.
苦寒
vs寒凉
苦寒,是指药物具有苦味和寒性,适用于热性体质;寒凉,是指药物具有寒性,不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2.
升提
vs升散
升提,是指药物具有升提的作用,适用于下陷脱垂;升散,是指药物具有升散的作用,适用于表证或气滞。
3.
泻下
vs攻下
泻下,是指药物具有泻下的作用,适用于便秘;攻下,是指药物具有攻下的作用,适用于实证或肠道不通。
结语
中药养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一个字之差,就有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谨慎辨别,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师,以免发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