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话养生:梅核气

养生知识 0 2025-11-10

梅核气,又名梅核咽喉痛、梅核异物感,是一种以咽部似有异物梗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见于成年女性,常在情志不畅、劳累过度后诱发。中医认为,梅核气主要与情志内伤、气机郁滞、痰热内结有关,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梅核气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梅核气多由以下因素引起:情志内伤:忧郁悲伤、恼怒愤恨等不良情绪,可使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进而影响咽喉气血运行,导致梅核气。劳累过度:过度劳累,可导致气虚血瘀,津液亏耗,咽喉失养,出现梅核气症状。痰热内结:经常进食辛辣刺激、肥腻油炸等食物,或素体痰热偏盛者,可导致痰热内结,上犯咽喉,形成梅核气。

梅核气常见症状

梅核气最常见的症状是咽部异物感,患者自觉咽喉部有梅核状异物梗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吞咽时异物感加重,说话时嗓音嘶哑。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咽喉疼痛:轻微胀痛或刺痛,吞咽时加重。口干口苦:口干舌燥,口中有异味,口苦。胸闷气短:胸中发闷,气短不畅。失眠多梦: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梅核气中医辨证分型

梅核气在中医辨证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志不畅,咽喉异物感明显,伴有胸胁胀痛、口苦口干、大便不畅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黄。气虚痰瘀型:主要表现为劳累过度,咽喉异物感较轻,伴有气短乏力、神疲乏力、痰多粘稠等症状。舌质淡白,苔薄白。痰热内阻型:主要表现为饮食不节,咽喉异物感较重,伴有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多饮、舌苔黄腻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

梅核气名医验方

中医治疗梅核气,重视辨证论治,常用以下名医验方:柴胡疏肝散(张仲景):柴胡、香附、枳壳、当归、生地黄、白芍、茯苓、甘草,用于肝郁气滞型梅核气。参苓白术散(李东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用于气虚痰瘀型梅核气。清咽散(叶桂):黄芩、黄连、玄参、麦冬、甘草,用于痰热内阻型梅核气。

梅核气日常调养

除了药物治疗外,梅核气的日常调养也很重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悲伤、恼怒愤恨等不良情绪。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肥腻油炸等食物。按摩穴位:经常按摩内关穴、合谷穴、太冲穴,有助于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结语

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的咽喉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与情志内伤、气机郁滞、痰热内结有关,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患者平时应注意调节情绪、劳逸结合、饮食清淡,配合中医治疗,可有效缓解梅核气症状,恢复健康。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112603.html

上一篇:休年堂中医养生馆,养生保健之旅的第一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