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24节气养生图解:调养身心,顺应自然规律
引言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规律,而24节气正是天地阴阳交替变化的标志。通过遵循24节气养生原则,可以调养身心,预防疾病,达到健康长寿。
一、立春(2月4-5日左右)
养生重点:养肝,疏泄郁气
养生方法:舒缓心情,避免烦躁多食疏肝理气之品,如茼蒿、菊花进行缓和的户外运动,如散步
二、雨水(2月19-20日左右)
养生重点:护脾,健脾利湿
养生方法:注意保暖,少食寒凉之品多食健脾利湿之品,如山药、薏米适当运动,促进脾胃运化
三、惊蛰(3月5-6日左右)
养生重点:疏肝理气,预防肝火旺
养生方法: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动怒多食理气疏肝之品,如香菜、陈皮进行轻柔的按摩,疏通肝气
四、春分(3月20-21日左右)
养生重点:调和阴阳,养肝护肾
养生方法:早睡早起,顺应阴阳多食清淡平和之品,如菠菜、燕麦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促进新陈代谢
五、清明(4月5-6日左右)
养生重点:清热解毒,预防春季湿邪
养生方法: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多食清热解毒之品,如蒲公英、金银花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
六、谷雨(4月20-21日左右)
养生重点:养脾胃,健脾益气
养生方法: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健脾益气之品,如小米、红枣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脾胃功能
七、立夏(5月6日左右)
养生重点:护心,清心养神
养生方法:保持心境平和,避免烦躁多食清心养神之品,如莲子、百合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八、小满(5月21-22日左右)
养生重点:祛湿利尿,预防暑湿之邪
养生方法:注意防潮,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多食祛湿利尿之品,如薏米、赤小豆适当运动,促进排汗
九、芒种(6月6日左右)
养生重点:养心护阳,预防暑热
养生方法:避免过度曝晒,注意防暑多食清热养心之品,如绿豆、苦瓜适当午睡,补充阳气
十、夏至(6月21-22日左右)
养生重点:消暑益气,调和阴阳
养生方法: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闷热多食消暑益气之品,如西瓜、薄荷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十一、小暑(7月7-8日左右)
养生重点:清热解暑,预防中暑
养生方法: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多食清热解暑之品,如金银花、菊花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十二、大暑(7月23-24日左右)
养生重点:防暑降温,保护心脏
养生方法: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避免中暑多食清热降温之品,如莲藕、莲子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如游泳、看书
十三、立秋(8月8-9日左右)
养生重点:调理肠胃,预防秋燥
养生方法:规律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润肺生津之品,如梨、银耳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十四、处暑(8月23-24日左右)
养生重点:清热化湿,预防秋季疾病
养生方法: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除湿防霉多食清热化湿之品,如山药、薏米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fifteen、白露(9月8-9日左右)
养生重点:润肺养阴,预防秋燥
养生方法: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多食润肺养阴之品,如百合、梨适当运动,增强肺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