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24节气之养生奥秘

养生知识 0 2025-11-05

前言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顺应四时变化,才能保持健康。24节气作为农历中反映自然节律的标志,也成为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指引。

立春

(2月3日或4日)万物复苏,阳气初升。此时应调养肝气,疏通经络,可通过散步、按摩等方式活动身体,促进新陈代谢。饮食上宜清淡,多食蔬果。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增多,湿气渐盛。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湿邪入体。可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扶正祛邪,饮食上宜温补,多食薏米、红豆等健脾祛湿之物。

惊蛰

(3月5日或6日)蛰虫惊醒,雷声阵阵。此时人体阳气上升,宜养心调神,保持心境平和。可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舒缓身心,饮食上宜清心火,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昼夜平分,万物欣欣向荣。应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可通过踏青、散步等方式疏肝理气,饮食上宜清淡平和,多食绿叶蔬菜、水果。

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此时应注重脾胃调养,健运脾胃,可通过按摩、穴位刺激等方式促进消化吸收,饮食上宜温补脾胃,多食山药、莲子等健脾之物。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水充沛,百谷生辉。此时应调养肝肾,滋阴清热,可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舒筋活血,促进气血运行,饮食上宜清淡利尿,多食绿豆、冬瓜等清热之物。

立夏

(5月5日或6日)万物繁茂,阳气旺盛。此时应调养心气,清心除烦,可通过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饮食上宜清淡降火,多食苦瓜、莲藕等清热之物。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作物籽粒逐渐饱满。此时阳气外泄,应注意养护心脾,可通过练习书法、绘画等方式静心安神,饮食上宜清补益气,多食大枣、桂圆等补益之物。

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子成熟。此时天气炎热,应注意防暑降温,可通过饮用绿豆汤、荷叶茶等清热解毒之物,饮食上宜清淡爽口,多食莲藕、黄瓜等清暑之物。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一年中白天最长,阳气达到极盛。此时应调养心肺,养阴益气,可通过游泳、瑜伽等方式增强肺活量,促进气血循环,饮食上宜清润滋补,多食百合、银耳等清肺益气之物。

小暑

(7月7日或8日)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此时应注意清热解暑,防暑降温,可通过空调降温、饮用凉茶等方式避暑,饮食上宜清淡祛湿,多食西瓜、绿豆等消暑之物。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气温最高,暑气逼人。此时应调养脾胃,清热消暑,可通过艾灸、推拿等方式疏通经络,促进消化吸收,饮食上宜清淡助消化,多食莲子、藕带等消暑之物。

立秋

(8月7日或8日)炎夏渐退,秋风微凉。此时应调养肺气,清热润燥,可通过深呼吸、肺部按摩等方式增强肺功能,促进排痰,饮食上宜清补润燥,多食雪梨、银耳等补肺润燥之物。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暑气消退,秋意渐浓。此时应调养心脾,健运脾胃,可通过揉腹、按揉足三里等方式促进消化吸收,增强食欲,饮食上宜清淡养胃,多食山药、莲藕等健脾之物。

白露

(9月7日或8日)天气转凉,朝露晶莹。此时应调养肺气,防寒保暖,可通过吐纳、御寒衣物等方式增强肺功能,抵御寒邪,饮食上宜温补润肺,多食百合、山药等滋补之物。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昼夜平分,秋意浓浓。此时应调和阴阳,养护脾胃,可通过散步、太极拳等方式调节气血,促进消化吸收,饮食上宜清淡健脾,多食小米、南瓜等益脾之物。

寒露

(10月8日或9日)天气转寒,寒气袭人。此时应调养肾气,保暖御寒,可通过艾灸、泡脚等方式温补肾阳,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宜温补助阳,多食羊肉、生姜等温补之物。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天气寒冷,霜降初临。此时应调养肺气,防寒保暖,可通过深呼吸、慢跑等方式增强肺功能,抵御寒邪,饮食上宜温补养肺,多食萝卜、梨等润肺之物。

立冬

(11月7日或8日)天气寒冷,冬日来临。此时应调养肾气,保暖御寒,可通过揉腰、按摩脚底等方式温补肾阳,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宜温补益肾,多食羊肉、当归等温补之物。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天气寒冷,小雪纷飞。此时应调养脾胃,温阳散寒,可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温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饮食上宜温热健脾,多食糯米、板栗等温补之物。

大雪

(12月7日或8日)天气寒冷,大雪纷飞。此时应调养肾气,保暖御寒,可通过搓手、泡脚等方式温补肾阳,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宜温补助阳,多食羊肉、鹿茸等温补之物。

冬至

(12月21日或22日)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此时应调养心气,温补阳气,可通过晒太阳、按摩背部等方式温阳补气,增强抵抗力,饮食上宜温补助气,多食羊肉、人参等温补之物。

小寒

(1月5日或6日)天气寒冷,小寒来临。此时应调养肺气,防寒保暖,可通过吐纳、慢跑等方式增强肺功能,抵御寒邪,饮食上宜温热滋肺,多食萝卜、银耳等润肺之物。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112124.html

上一篇:中医养生馆新颖性剖析:独树一帜的养生之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