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玲中医药养生专家:中医药养生的四大原则
凌玲中医药养生专家
凌玲,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药养生研究及临床实践20余年,在中医药养生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养生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养生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凌玲教授秉承“治未病”的理念,提倡中医药养生要遵循四大原则: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生理活动受自然界四时变化的影响。因此,中医药养生强调顺应四时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调整养生方法。例如,春季生发,宜养肝护胆;夏季炎热,宜清热解暑;秋季收敛,宜养肺润燥;冬季闭藏,宜养肾固精。通过顺应四时变化,保持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可有效预防疾病,增强体质。
整体观念,辨证施养
中医药养生讲究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养生应以整体为出发点,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点、疾病状况等进行辨证施养。例如,阳虚体质者宜温补,阴虚体质者宜滋阴,气虚体质者宜益气,血虚体质者宜补血。通过辨证施养,可针对性地调理机体,改善健康状况。
因人而异,个性化养生
中医药养生注重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个体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例如,老年人宜注重补气养血,增强体质;女性应注重调理气血,保持内分泌平衡;从事脑力劳动者宜养心安神,缓解精神压力;经常熬夜的人宜养肝明目,保护视力。通过个性化养生,可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养生需求,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防重于治,未病先防
中医药养生强调预防为主,未病先防。认为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侵袭所致。因此, 养生应以增强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目标。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等方式,修复耗损的正气, 预防疾病的发生。做到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可有效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结语
中医药养生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遵循中医药养生的四大原则:自然规律、整体观念、因人而异、防重于治,可有效调理机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中医药养生更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