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穴位速记歌诀及详解

养生知识 0 2025-07-30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穴位按摩更是其中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然而,浩如烟海的穴位知识,让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学习,笔者整理了一些常用的穴位歌诀,并结合穴位功效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能帮助大家轻松入门,掌握中医养生技巧。

一、头部穴位歌诀:

百会头顶正中央, 神庭前发际上旁。(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具有醒脑安神、益智健脑的功效。神庭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具有清热泻火、明目益智的功效。)

太阳穴前眉梢端, 攒竹眉头内侧端。(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具有缓解头痛、明目醒神的功效。攒竹穴:位于眉头内侧凹陷处,具有疏通经络、缓解眼部疲劳的功效。)

印堂眉间两眉中, 承泣眼眶下边逢。(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缓解头痛的功效。承泣穴:位于眼眶下缘,瞳孔直下,具有明目益肾、缓解眼部疾病的功效。)

二、颈肩背部穴位歌诀:

大椎颈后第七椎, 风池颈后两旁堆。(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功效。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具有疏风清热、缓解头痛和颈肩疼痛的功效。)

肩井肩上窝中央, 天宗胛骨下脊旁。(肩井穴:位于肩部,锁骨外端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具有疏通经络、缓解肩颈疼痛的功效。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具有疏通经络、缓解肩背疼痛的功效。)

膏肓穴在肩胛骨, 膈俞第七胸椎骨。(膏肓穴:位于肩胛骨内侧缘,平第7胸椎棘突,具有益气补虚、强壮身体的功效。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具有调理脾胃、缓解胸闷的功效。)

三、腹部穴位歌诀:

中脘腹部正中央, 气海脐下三寸长。(中脘穴:位于腹部,胸骨下端与脐连线的中点,具有调理脾胃、缓解消化不良的功效。气海穴:位于腹部,脐下1.5寸,具有温补元气、增强体质的功效。)

神阙脐中央正位, 关元脐下三寸齐。(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具有温补元气、强壮身体的功效。关元穴:位于腹部,脐下三寸,具有补肾益精、强壮身体的功效。)

天枢肚脐旁两寸, 水道脐下四寸深。(天枢穴:位于腹部,脐旁2寸,具有调理脾胃、缓解腹胀的功效。水道穴:位于腹部,脐下四寸,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四、腿部穴位歌诀:

足三里外膝眼下, 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具有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上三寸,具有调理肝脾肾、平衡阴阳的功效。)

涌泉脚心凹陷处, 太冲肝经第一穴。(涌泉穴:位于脚底,脚跟与足趾尖连线的中点,具有补肾益精、降火安神的功效。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具有疏肝理气、缓解头痛的功效。)

五、手部穴位歌诀:

合谷手背虎口间, 劳宫掌心中央点。(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具有清心泻火、宁心安神的功效。)

穴位按摩注意事项:

1. 按摩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以舒适为宜,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2. 按摩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按摩10-15分钟即可。3. 按摩穴位前,最好先清洁双手,避免细菌感染。4. 孕妇、体弱多病者,按摩穴位前应咨询医生。5. 以上穴位歌诀仅供参考,具体穴位位置和按摩方法,最好参考专业书籍或咨询中医师。

学习中医养生,贵在坚持。希望以上穴位歌诀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医养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建议。如有任何疾病,请及时就医。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102692.html

上一篇:BTV科教频道中医养生知识详解: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