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的中医辩证治疗

养生知识 0 2023-06-13

辩证治疗:

辨证重在辨别轻重缓急,寒热虚实。

哭声响亮而长为实,哭声低弱而短为虚;

哭声绵长、时缓时急为寒,哭声清扬、延续不休为热;

哭声惊怖、骤然发作为惊。

婴儿夜啼以实证为多,虚证较少。

治疗原则

脾寒气滞者→温脾行气;

心经积热者→清心导赤;

惊恐伤神者→镇惊安神。

分证论治

脾寒气滞证

证候: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色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舌苔薄白,指纹多淡红。

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乌药散合匀气散。

心经积热证

证候: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指纹多紫。

治法:清心导赤,泻火安神。

代表方剂:导赤散。

惊恐伤神证

证候: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脉数,指纹色紫。

治法:定惊安神,补气养心。

代表方剂:远志丸。

本文链接:http://www.rrki.cn/yszs/897.html

上一篇: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呢?
下一篇:中医诊断小儿夜啼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