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10个你必须知道的穴位及功效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而穴位按摩作为中医养生方法之一,简单易行,且见效迅速,深受大众喜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十个中医养生必备穴位,助你轻松掌握养生秘诀。
一、涌泉穴 (Yǒng Quán Xué)
位置:位于足底,脚心凹陷处。
功效:涌泉穴是人体肾经的原穴,具有滋阴补肾、降火除烦、益精明目等功效。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肾功能,尤其适合老年人及体虚者。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拇指按揉、搓揉等方法,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二、太冲穴 (Tài Chōng Xué)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气、降压镇静、清肝明目等功效。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头痛、失眠等症状,对于高血压、心烦意乱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或用指关节旋转按揉,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三、内关穴 (Nèi Guān Xué)
位置:位于腕掌侧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对于缓解晕车、晕船也有不错的效果。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揉捏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四、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 Xué)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边缘。
功效: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增强体质,被誉为“长寿穴”。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揉捏、点按等方法,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五、合谷穴 (Hé Gǔ Xué)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功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止痛等功效。经常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感冒、头痛、牙痛、腹痛等症状,是治疗各种疼痛的常用穴位。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揉捏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力度适中,以局部酸胀为宜。
六、百会穴 (Bǎi Huì Xué)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功效:百会穴是督脉与诸阳经交会之处,具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益智健脑等功效。经常按摩百会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轻轻按压,或用指腹旋转按摩,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七、神门穴 (Shén Mén Xué)
位置:位于腕内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等功效。经常按摩神门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或用指腹轻轻揉搓,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八、三阴交穴 (Sān Yīn Jiāo Xué)
位置: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功效: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理冲任、养血补虚、疏肝理气等功效。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理月经、改善痛经、缓解更年期症状,对女性健康有益。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揉捏等方法,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九、列缺穴 (Liè Quē Xué)
位置:位于桡骨茎突上方,桡骨与腕背侧肌腱之间凹陷处。
功效: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具有疏肺止咳、宣肺解表、通络止痛等功效。经常按摩列缺穴可以缓解咳嗽、咽喉肿痛、肩颈疼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或用指关节旋转按揉,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十、关元穴 (Guān Yuán Xué)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功效:关元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补元益气、温补肾阳等功效。经常按摩关元穴可以增强体质,改善阳虚症状,对男性尤其有益。
按摩方法:可以用掌心或拇指按压,或用指腹旋转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温馨提示: 以上穴位按摩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如有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穴位按摩虽然简单易行,但并非万能的,它只是辅助养生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才是养生的根本。